日期:2016-3-19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八旬老人15年修1682把“爱心伞”(图) - 生活 - 江西新闻,江西:中新江西新闻,江西新闻 - 中新社江西分社主办
3月5日上午,共康八村82岁杨焕荣老伯早早起来,将100把经他整修、重新制作的“爱心便民伞”放在桌上,等待虹口区绿化管理署的工作人员来取。这是他第7次向绿化管理部门捐赠“爱心便民伞”,希望通过绿化管理部门将这些伞下发到各公园,供游客和居民使用。
一场大雨浇出15年“伞缘”
杨焕荣老伯告诉记者,他曾是上海轴承厂的技术工,车、钳、刨技术活样样都能干,退休后在家里养鱼、养鸟、种花、逛公园,日子过得很舒服,但总觉得缺了点啥。
1997年的一天,他在公园晨练,突然一场大雨浇得他浑身湿透,回家后便得了重感冒,在医院输液3天才好。由此他想:那天像他这样被大雨浇过的老人有好几个,如果公园有“便民伞”出借,岂不是可以让大家免遭此难?同时,他发现公园里经常有人将破损的雨伞丢弃,如果把这些破损的雨伞修好交给公园,成为“便民伞”不是更好吗?于是,他决定来做这件好事。
他将破旧的雨伞一把把收起来,隔三差五拿到周边的修伞摊去佯装修伞,与修伞师傅套近乎,偷偷学习修伞技术。开始,由于他年老眼花,又未做过针线活,每天缝制伞面时不断地戳破手指头。后来,他买来了穿针工具天天练缝制,一年之后光凭一点光感,就能将伞骨与伞面缝得既平整又牢固。
小小阳台成了制伞工场
在杨老伯家,记者看到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小阳台俨然已成了老伯的制伞工场。地上放着各种各样长短不一的伞骨、伞柄;小小工作台上有钳子、榔头、锉刀、麻花钻、游标卡尺……还有许多小铁盒和纸包,内有100多种零配件。杨老伯自豪地说,现在他的修伞工具和零配件比一般修伞摊的老师傅还多,无论是国产伞还是进口伞,他都能修好。
杨老伯随手指着一排修好的雨伞给记者看:哇!一把把挂在墙上的雨伞足有八成新,很难想象它们曾经是污迹斑斑的破伞。原来,杨老伯拿到被人丢弃的破伞之后不是简单维修,而是将伞面全部拆下来洗净、消毒,将所有锈蚀的伞骨一根根打磨擦亮,然后重新整合、组装,才能使它们“旧貌变新颜”。
顶风冒雨找破伞
杨老伯有一本修伞账,上面详细记录了15年来购买、捡拾破损雨伞共2000多把;已修复、做好“爱心伞便民伞”1682把;赠送给闸北、静安、长宁、宝山、普陀区等一些公园700多把,送给居委会、居民等数百把。为了保证伞源,他外出时视线就像探照灯一样,总往绿地、墙角里扫。一听说刮风下雨,更是“窃喜”,因为风雨过后必有不少坏伞被人丢弃,他就外出去捡。如2008年“麦沙”来袭,他不顾家人劝阻,顶风冒雨外出拾破伞,一天跑了4个小区,捡回48把被扔弃的坏雨伞。去年“海葵”来袭,他又走了2个小区,拣回18把破伞。前几年伞源不够,他还向拾荒人买破雨伞。如今街坊邻居听说了他修伞的事迹,纷纷将旧雨伞送给他;有对夫妇看到他的事迹很感动,特地向亲朋好友征集了十多把旧雨伞送到居委会,支持他制作“爱心便民伞”。
修伞有目标生活更开心
如今制作“爱心便民伞”成了杨老伯唯一的爱好。他每天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,有时为了“赶任务”,还要挑灯夜战。但杨老伯却为此感到无比高兴。他掐着手指说,一把伞如果能用10次,1000把伞就能可用10000次。每当想到这,他就有一种成就感,期盼着像雷锋一样把这件好事做下去,让上海的各大公园都能看到他的“爱心便民伞”。
【推荐阅读】